问鼎娱乐 疫情催生健身操热!这项古老而新潮的运动从何而来?
北京日报 | 作者 田月昭
近些年因为病毒的影响,很多人开始关注锻炼身体,在家里健身也变得很受欢迎。今年前半段台湾健身专家刘畊宏的《本草纲目》踢毽子活动传遍整个网络,让运动健身变得更接地气。踢毽子算是一种有氧活动,能帮助练习者提升心肺能力,在改变体形的同时也能加强身体素质。那么,踢毽子是怎么演变到今天的呢?
《马王堆导引图》修复图
中国古代健身气功
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从一开始就特别关注人的全面养护。 《黄帝内经》阐述了形体与精神应当和谐统一的理念。形体和精神都源于气息,形体需要气息来滋养,精神需要气息来维系,只有形体和精神都健全,才能享有自然的寿命。所以,在中国古代持续千年的健身历程里,各种形式的养生功法一直处于核心地位。
“气功”这个名称最初出现在晋代道士许逊写的《净明宗教录·松沙记》里。那个时代的健身气功主要练习呼吸和吐纳。“我听说上古时候有真人存在,他们能够驾驭天地,掌握阴阳变化,呼吸精华之气,独自保持精神专注,肌肉结实匀称,所以能够活得很长久,甚至超越天地的极限,没有结束的时候,这就是他们通过修炼达到的境界。”《黄帝内经》中记载的这段话,被认为是中国关于气功健身的较早说明。《老子》提及一种名为“或歔或吹”的呼吸练习。《庄子》同样记载了“运用吹呴之术进行呼吸,排出浊气吸纳清气,模仿熊的伸展和鸟的舒展,只是为了延年益寿而已。这种导引之术,是保养形体之人,以及像彭祖那样长寿者所喜爱的方式。”
西汉时期,气功在理论层面和具体方法上实现了显著进步,不再局限于呼吸调节,而是开始强调身体动作的配合。马王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描绘众多人物姿态的丝织品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这件作品包含四十四位形象各异的个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记录肢体导引动作的图文资料——《马王堆健身图谱》。借助这件珍贵的丝织品,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先民的健康观念以及他们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视。这套古时候的体操里包含不少模仿动物的动作,诸如“龙登”“鹞背”之类,既涉及医学又体现美学问鼎娱乐,让人在融入天地自然之中调整呼吸,使阴阳达到和谐。
东汉末年有个叫华佗的名医,他在西汉时期的导引术上,研发出一种叫五禽戏的锻炼方法,这个方法模仿了老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到了宋代,又出现了一种叫八段锦的健身气功。而太极拳,作为中式健身操的代表,是我国传统武术中很有名的一个项目,也被列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卫生部门把打太极当作一项关键措施来帮助老年群体防止摔倒,另一个国家的医疗管理部门也把练习太极看作是17项可以用医保报销的替代性治疗方法中的一项。
如今,健身气功已获准列为国家体育总局主管的第六十二项体育运动项目。为进一步规范运作、促进普及问鼎娱乐下载链接入口,国家体育总局气功管理中心于二零二零年七月三十一日发布《关于公布健身气功普及套路名单的通告》,其中收录了马王堆导引术、五禽戏、八段锦等十一套健身气功套路。今年五月十三日至六月十二日,国家体育总局气功中心组织了线上全民健身运动会,其中包含健身气功网络视频交流竞赛,吸引众多地方气功练习者踊跃参与。
古希腊掷铁饼者雕塑图
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场遗址
健身操与健美操
健身操这一概念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于美国兴起。那一年,美国太空总署的医学专家库珀博士,为太空飞行人员制定了名为“Aerobics”的身体锻炼方案,这个方案强调的是增强心肺功能。随后在1969年,美国人杰姬·索伦森,在借鉴有氧锻炼理念的基础上,融合了体操和现代舞蹈的元素,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身体活动形式,这种活动形式更加注重趣味性。简·方达这位好莱坞影星,让健身操风靡全国,被称为“健身操之母”。她身为明星,曾靠节食、服用减肥药来维持体形,导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她认识到问题的严重,于是倡导“健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持久的美”。1981年,她创作了《简·方达健身术》这部作品,该著作被翻译成二十余种语言,传播于三十余国。她制作的健身教学录像《简·方达的锻炼》,在全世界销售量突破千万级别。如今,简·方达仍然是健身操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意义的人物。1983年,美国成功举办了首次健身操竞技活动,1984年,日本紧随其后,举办了国际性健身操赛事,从此,这项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流行开来。
健身操融合了迪斯科舞、爵士舞、霹雳舞的诸多元素,包括四肢、躯干、头颈及足部动作,尤其突出了髋部动作的运用,这不仅为健身操注入了动感,而且有助于减少臀部与腹部脂肪,还能提升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健身活动主要通过广播体操,在所有民众中广泛开展。改革开放之后,源自西方的健身运动传入国内,因其具有明显的身体塑形效果,被中国人称作健美操。1987年,北京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健美操邀请赛,从1992年开始,这项赛事更名为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并确定为每年定期举行的传统活动。同年九月,中国健美操协会宣告成立,其总部设立在北京市。1993年,上海同济大学组建了健美操队伍,该队伍在多项重要赛事中屡获殊荣。现阶段,众多教育机构将健美操引入教学计划,各地亦积极举办健美操竞技活动,众多不同年龄层的人士参与其中。
当今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健美操活动,主要可以归纳为六个类型:依据不同年龄段设计的系列化健身操;针对不同性别编排的男女健身活动;根据参与人数差异划分的单人、双人以及团队健身项目;致力于塑造体形、矫正体态与姿势的健身训练;专注于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专项健身方法;使用徒手或简易器械进行的健身练习。青年群体或专业健身操选手通常参与的是男女混合型健身项目和团队协作型健身运动。一般人在运动场所多会针对身体某个部位采用无器械或借助工具进行锻炼,这种锻炼方式也称作节奏性健身活动。
各种健身活动,比如马王堆导引术和现代健美操,都能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状况,提升新陈代谢水平,减轻精神负担。这类运动,已经变成许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水中健身操
花样翻新
两种新兴的健身操
当前民众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体育活动日益广泛开展,促使健身操种类不断增多。其中,在水中进行的健身操,以及融合民族特色的健身操,便是近期涌现出来的两种新型健身方式。
水中有氧运动是一种创新的锻炼方式,在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区广受欢迎。这种运动形式区别于陆地上的健身操,需要教练引导,借助水的浮力、阻力及压力等物理特性开展。参与水中锻炼能够增强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提升身体适应水平,而且还能降低运动风险,具有一定的治疗功效。
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首次引入水中健身活动,二零零七年十月十三日,北京市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游泳馆成功举办了全国首次水中健身操竞技赛事,尽管国内水中健身项目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不过随着全民参与体育锻炼理念的普及,预计会有大批民众逐渐对这种创新的健身途径产生兴趣。
民族健身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体育活动,它将深受大家欢迎的民族舞蹈和健身操动作结合起来,既保留了民族舞蹈的精华部分,又让民族文化和体育锻炼相互融合,同时具备群众基础、锻炼价值、趣味性、民族特色以及地方特色等多重属性,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文化底蕴的休闲健身方式。
2007年,中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盛会期间,民族健身操初次以展示姿态出现,2015年,第十届民运会上,民族健身操被正式确立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中的比赛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现已发布两组民族健身操的标准动作,分别为2013年推出的作品,该作品以《最炫民族风》作为背景音乐,融合了藏族、苗族、景颇族、珞巴族、彝族、傣族等多个民族舞蹈的特色元素,并且包含了并腿跳、团身跳、分腿小跳这三个不同难度的动作。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依据原有版本,研发了《中华家园》这套新操。这套操与之前的版本不同,取消了高难度的动作,增加了更多少数民族的特色元素。除了统一规定的套路,在新疆、贵州、云南、黑龙江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还流传着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健身活动,它们是当地民众参与全民健身的重要方式。
2014年7月7日晚上,北京东城区某个广场上,众多居民伴随着旋律,在那里进行集体舞活动。
大众健身
适合老年人的广场舞
近些年,广场舞成为中老年群体钟爱的一种锻炼形式。老年人参与传统健身气功,必须投入一定时间才能领会要领。而西方健美操的部分动作幅度偏大,稍加疏忽就有可能引发身体不适。相比之下,广场舞的体式舒缓且容易上手,配合的音乐节奏明快又悦耳动听,因此非常契合老年人群体的活动需求。老年群体借助广场舞活动,能够让自己的身体参与有氧锻炼,此外,参与广场舞也能帮助减轻低落、压力、不安等精神层面的不适。
广场舞属于有氧运动类型,这种健身操非常普及问鼎娱乐下载入口,适合大众参与。舞步包含头部、颈部、腿部、肩部和腰部的动作,这些部位需要相互配合。舞者会练习跳跃、摆动和拍打等基础动作,这些动作简单易掌握。通过这些动作,身体各个部分都能得到锻炼。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