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娱乐下载入口 一部电影,一段音乐人生,一场回响多年的中哈兄弟情

‌‍‍‌

冼星海,是一个在中国人人皆知的名字,他所谱写的《黄河大合唱》,曾经在布满创伤的中华大地上空回荡,为全民族的抗战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可是,在冼星海的音乐生涯里,还存在着一段很少有人知道的故事。

2013年9月,一位国家领导人作为国家元首首次访问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深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伟大卫国战争爆发,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当时他举目无亲、贫病交加,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 。

2024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里写道,80多年前,中国音乐家冼星海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在阿拉木图相识,他们相互了解,结下了跨越国界的兄弟情谊 。

这段故事被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到,它是音乐家冼星海生命最后两年在异国他乡度过的真实音乐人生。2017年,在中哈两国领导人见证下,以这段故事为蓝本创作的电影《音乐家》在阿斯塔纳开机。年轻一代的中哈电影人用艺术的方式向更多人讲述这段感人故事,故事关乎音乐、友谊、文化友好交流以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伟大斗争。

人民音乐家是聂耳还是冼星海_人民音乐家是哪三位_人民音乐家是怎么来的

电影《音乐家》海报。

6月16日至18日,国家领导人前往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6月13日,这部电影在冼星海出生的澳门特别展映,当那段熟悉的乐曲再度响起,仿佛又把人们带回到80多年前的那个冬天。

一段音乐人生, 奏响世界人民反压迫抗侵略的强力和音

1942年冬天,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街头。

一个抱着小提琴的中国年轻人,贫病交加,居无定所。路过的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看出了这个年轻音乐家的窘迫,把他带回了家。那时,拜卡达莫夫不知道这位化名“黄训”的年轻人,是写出旷世之作《黄河大合唱》的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

原来,冼星海在1940年的时候,接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化名黄训前往莫斯科,他要为延安拍摄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制作配乐,然而中途因为苏联遭遇纳粹德国入侵,导致他回国受阻,最终辗转流落到哈萨克斯坦 。

人民音乐家是怎么来的_人民音乐家是聂耳还是冼星海_人民音乐家是哪三位

冼星海。

在战争年代,物资十分匮乏,拜卡达莫夫用行动去践行哈萨克族的谚语,这句谚语是“在饥饿的时候分食最后一块面包” 。

拜卡达莫夫的女儿拜卡达莫娃在采访中讲,那时食品是凭票供应的,数量少得极其可怜,奶奶在房前屋后种了土豆、胡萝卜,接着把土豆拿去换油和其他物品问鼎娱乐,一家人勉强维持生计,看着冼星海,奶奶总是心疼地说太瘦了,寒冬时节,冼星海没有可以御寒的外套,奶奶一针一线地依照他的身材把一件旧外套改好,送给他 。

人民音乐家是聂耳还是冼星海_人民音乐家是怎么来的_人民音乐家是哪三位

拜卡达莫娃家中摆放着父亲拜卡达莫夫的画像。

两位音乐家语言不通,却以音乐相交,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的冼星海给拜卡达莫夫传授指挥和作曲经验,还为拜卡达莫夫家的孩子们吹奏口琴,拜卡达莫夫家中总是传出动人乐声。

人民音乐家是怎么来的_人民音乐家是聂耳还是冼星海_人民音乐家是哪三位

电影《音乐家》海报。

冼星海在拜卡达莫夫的协助下,结识了不少当地音乐家,在当地组建起音乐艺术队伍,为他们讲授乐理,传授演奏技艺,举办音乐会 。

1944年,冼星海在拜卡达莫夫搜集的众多哈萨克族民歌的基础上,依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了交响史诗《阿曼盖尔德》。首演的时候,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眼眶饱含热泪,声音颤抖着高呼:“我非常开心,因为你们听懂了我的音乐,理解我,这是给予一个艺术家的最高奖励……”

国家领导人在演讲中提到,冼星海在阿拉木图创作了著名音乐作品《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还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这部作品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受到当地人民广泛欢迎。

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写下一段话,他表示自己是一个有良心的音乐工作者,他首先要写出祖国的危难,还要把自己的歌曲传播给全中国以及全人类,以此提醒人们去反封建、反侵略、反帝国主义 。

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度过了一年多时间,他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音乐理想,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时期,奏响了世界人民反压迫、抗侵略的强力和音。

一部电影, 追忆一段动人的中哈情谊

习主席讲述了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故事,这个故事扣动了无数人的心弦,还给了年轻一代电影人创作灵感。

当时,闪亮影业公司董事长沈健正在谋划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拍电影,他搜集了大量资料,还前往阿拉木图调研,之后,他更加坚定了信心,一定要把这段彰显中哈友谊的动人故事传播出去 。

2017年,国家领导人第三次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电影《音乐家》作为中哈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人文合作的重点项目在阿斯塔纳开机,这开启了中哈两国合拍电影的历史。影片哈萨克斯坦方的艺术指导萨比特·科曼贝科夫说,电影《音乐家》的灵感来源于习主席,正是他推动了这个中哈电影合作项目。

在影片中,一个细节感人至深。

演员胡军饰演冼星海,冼星海寄住在拜卡达莫夫的姐姐达娜什家,朝夕相处中,达娜什的女儿阿里兰诺娃与冼星海结下了如父女般的情谊,冼星海叫阿里兰诺娃“卡利娅”,卡利娅叫他“黄阔克”,“阔克”是哈萨克斯坦人对最亲近长辈的叫法,1940年冼星海离开延安时,他的女儿冼妮娜还不到一岁。冼星海将对女儿的思念投射在了自幼丧父的卡利娅身上。

人民音乐家是怎么来的_人民音乐家是聂耳还是冼星海_人民音乐家是哪三位

电影《音乐家》中的卡利娅和母亲。

影片之外,这段故事也有了回响。

1990年10月,冼星海诞辰85周年暨辞世45周年纪念活动举行,冼妮娜首次前往阿拉木图,见到了一直想念“黄阔克”的卡利娅。29年后,影片《音乐家》上映,举行首映礼,80岁的冼妮娜与83岁的卡利娅再度相聚,看着荧幕上她们共同的“爸爸”,两位老人相拥落泪。

2018年,国家领导人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音乐家》主要演职人员,还观看了电影片花。萨比特·科曼贝科夫对国家领导人印象颇深,他回忆称,习主席表示电影《音乐家》展现出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在二战期间身处困境时仍怀有爱国的精神。这种爱国精神归属于中国,同样也属于全世界 。

人民音乐家是聂耳还是冼星海_人民音乐家是哪三位_人民音乐家是怎么来的

面对法西斯的残酷迫害,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位热爱祖国的音乐家,在艰难困苦中彼此支持问鼎app官网下载安装,凭借音乐和艺术相互了解,凭借共同的爱国精神,谱写了一段长久回荡的珍贵情谊。

不朽的音乐,永恒的回‍响

1945年,冼星海在一次前往哈萨克斯坦偏远山村的巡回演出中,染上了肺炎,他在病榻上完成了最后一部作品《中国狂想曲》,同年10月,冼星海在莫斯科病逝。

拜卡达莫夫的女儿拜卡达莫娃在冼星海离世一个月后诞生,她未曾见过这位父亲的挚友,不过从小就知晓他的事迹。她说,冼星海曾多次向她们一家讲述自己的两个心愿,其一,是希望找到自己的家人,告知他们自己在阿拉木图的时光;其二,是希望把自己最后的作品带回中国。

人民音乐家是聂耳还是冼星海_人民音乐家是怎么来的_人民音乐家是哪三位

2024年10月9日,冼妮娜在武汉约见,拜卡达莫娃也在武汉约见 。她们两人约见时,冼妮娜在左,拜卡达莫娃在右 。

1986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拜卡达莫娃一家最终与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取得了联系,向她转述了冼星海在阿拉木图的生活情况。拜卡达莫娃继承了父亲的音乐事业,一直致力于把冼星海的作品带到中国。

命运让哈萨克斯坦成为冼星海最后的安身之所,我们要在哈萨克斯坦的土地上,去达成他的心愿!

拜卡达莫娃让哈萨克斯坦作曲家巴基尔·巴雅胡诺夫对《阿曼盖尔德》进行改编,使其成为更立体饱满的管弦乐版本。2023年12月,“纪念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和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友谊主题音乐会”在广州的星海音乐厅举办。管弦乐版本的《阿曼盖尔德》在冼星海的故乡首次演出。回想起那一刻 ,拜卡达莫娃激动地说道 ,冼星海有个未曾回去的祖国 ,而他的作品替他回到了祖国 。

在影片《音乐家》的结尾部分,冼星海于一场音乐会上指挥乐团演奏了《阿曼盖尔德》组曲,之后,他又一次指挥演奏起那部他生命中最为伟大的乐章《黄河大合唱》,以此献给那一直被他挂念、他深深热爱着的祖国。

冼星海的身影,与1939年指挥《黄河大合唱》排练演出时的身影相重合,那时,冼星海34岁,刚从巴黎音乐学院学成回国不久,在延安找到了他愿意奉献终身的音乐信仰 。

人民音乐家是聂耳还是冼星海_人民音乐家是哪三位_人民音乐家是怎么来的

冼星海于延安进行《黄河大合唱》的指挥排练,(资料图),由延安文艺纪念馆提供 。

人民音乐家是哪三位_人民音乐家是聂耳还是冼星海_人民音乐家是怎么来的

电影《音乐家》中,由演员胡军扮演的冼星海指挥黄河大合唱。

1939年,在一个简陋的窑洞里,他依偎着微弱的炭火,埋头创作了六天六夜,冼星海个人成长经历中经受了磨难,他对民众和国家有着深沉的爱,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这两者一同迸发,他和着血与泪,谱就了这首不朽乐章,这首乐章“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

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冼星海依然没有停止对《黄河大合唱》的修改。身处遥远的异国他乡,他一直没有忘记一个共产党人“为无产阶级的音乐来奋斗”的音乐使命。

冼星海在日记里写过,一个《黄河大合唱》取得成功,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他还要更加努力,把自己的精力以及心血,奉献给伟大的中华民族,他还要继续创作,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冼星海辞世后,《黄河大合唱》延续了他的生命,传向世界各地,1951年在柏林公演,1955年在莫斯科举行纪念会演,1979年参加菲律宾国际合唱节,1985年在香港举办黄河音乐节问鼎娱乐app苹果下载,2000年在澳门国际音乐节演出……

2024年是《黄河大合唱》首次演出85周年。哈萨克斯坦国立拜卡达莫夫合唱团在武汉举办音乐会,激昂的旋律响起,哈萨克斯坦音乐家用中文演唱《黄河大合唱》,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这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冼星海的出生地中国澳门和祖籍广东番禺,都建起了冼星海纪念馆。1985年,为纪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广州音乐学院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坚韧不拔、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的“星海精神”,代代相传。

人民音乐家是哪三位_人民音乐家是怎么来的_人民音乐家是聂耳还是冼星海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的冼星海纪念碑。

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冼星海大街和拜卡达莫夫大街位置相邻 。冼星海大街的一端,冼星海纪念碑巍然矗立 。纪念碑上面用中哈俄三种文字写道 :“谨以中国杰出作曲家、中哈友谊及文化交流使者冼星海的名字命名此街为冼星海大街” 。《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仍旧不时在阿拉木图的街头回荡 ,向人们讲述着那段难忘的情谊 。

整理:胡笑源

关键词:

客户评论

我要评论